
「 寶寶的手涼涼的,是不是衣服穿太少呀?」
「寶寶好像很熱,要把冷氣開強,還是脫掉防踢被呢?」
講到睡覺時的穿著,有時候會讓爸媽很苦惱,到底怎麼穿才是最適合的呢?在台灣,我們的氣候濕度高,體感溫度明顯,冷熱的感受更強烈。我們的家長多數比較怕孩子冷,所以偏向多穿些。
睡眠時的適合溫度
討論穿著之前,我們先來複習一下「睡眠時的適合溫度」。人體一天的體溫並不是維持不變,而是會跟隨外在環境、活動量、時間等因素波動。整體來說,傍晚時體溫最高。而睡覺時間,體溫會漸漸下降,讓我們有睡意,也是幫助我們漸漸進入深層睡眠。
所以如果周遭溫度太高或穿太多,反而會破壞這樣的機制,讓寶寶不好睡。而美國兒科學會也提醒,對新生兒來說過於溫暖的環境,會增加新生兒猝死的機率。所以,寶寶的睡眠環境保持涼爽,不但比較安全,還能透過生理機制引導寶寶睡得更好。
睡覺時的穿著原則
我們回到寶寶睡覺時的穿著,當我們在談孩子的穿著&環境溫度時,會有以下判斷依據
1.客觀的室內溫度
2.撫摸寶寶後頸的體溫
3.大人實際感受
依照上面三點,再來為寶寶挑選適當的衣物。
還有在同一個房間,大人會比寶寶多穿一件薄衣服睡覺。因為寶寶其實比我們還怕熱,所以可以穿得比大人還少一些。這個判斷準則,可以一路用到孩子自己表達意見為止。